logo

trugen jacn

民族自决权运动的七个里程碑/王澄

özgürlük-heykeli-hikayesi

 副标题:支持西藏独立和南疆独立的西方人权理论及其实践

提示
    前言
    第一个里程碑 洛克的人权理论
    第二个里程碑 美国独立宣言
    第三个里程碑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第四个里程碑 一战后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五个里程碑 二战后日本殖民主义的终结
    第六个里程碑 二战后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第七个里程碑 1980-1990年代欧洲共产国家的破产和分裂
    结束语
    
    正文
    前言
    
    问:什么是民族自决权self determination ?
    答:本地区人民或本民族人民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自己政治命运的权力。这包括了对内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对外有独立的外交权。
    At its most basic, the 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 can be defined as a community’s right to choose its political destiny. This can include choices regarding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and independent external relations (external self-determination) or it can refer to the selection of forms of government (internal self-determination). 
    
    
    第一个里程碑 洛克的人权理论
    
    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年-1704年)是英国的大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是针对欧洲皇权法统之要义“君权神授”观点的强烈反驳。
    
    “君权神授”的意思是皇帝压制和迫害人民的权力是上帝给予的。而洛克坚决反对“君权神授”。洛克认同社会契约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被统治者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力时,其统治才具有正当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少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力。
    
    我们中国人今天学习洛克的人权理论就是要补上“天赋人权”这门课,我们坚决反对“中共的权力至上”的反动思想,这篇文章也是为了打倒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全民教育内容之一。
    
    洛克把“本性法law of nature”的理论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本性是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追求舒适,安全,和平的生活。所以,政府的功能就是保护每个个人的这些本性不受侵犯。同时,基督教和本性法认为人人是平等的,那么,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应当是契约关系,也就是政府执政必须先获得人民的同意。
    
    (注:洛克的人权理论被具体化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后美国独立宣言改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第二个里程碑 美国独立宣言
    
    1976年7月4日,由汤姆斯 杰弗逊主笔的《美国独立宣言》公布。其前言如下: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若真要审慎的来说,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无关紧要的和一时的原因而予以更换的。过去的一切经验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还是情愿忍受,也不想为申冤而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形式。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至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屡屡伤害和掠夺这些殖民地的历史,其直接目标就是要在各州之上建立一个独裁暴政。为了证明上述句句属实,现将事实公诸于世,让公正的世人作出评判。”
    
    
    第三个里程碑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不仅产生了1750年到1850年间的工业革命,也推动了新的社会变革。19世纪的一个主要新思潮就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
    
    19世纪以前的典型欧洲国家是皇室统治的国家。国家的边界在哪儿和臣民是谁常常由国王的新继承人,皇室联姻,战争结果,及外交斗争来决定的。国家的地理学定义不是由臣民决定的。这被称为旧法统。
    
    欧洲人民为了推翻旧法统,反对皇权monarchies,反对帝国建制empires,反对外国人领导(比如俄国的沙皇曾经也是芬兰的国王),于19世纪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认为:同地区,同历史,同语言,同文化,同信仰,同价值观的“六同”人们应当成为一个国家,这种国家被叫做“民族国家nation-state”。(这种观点导致大帝国的破裂。)
    
    这其实是欧洲人民想要摆脱皇权,想要自由选择政治体制的一种进步愿望。法国革命军人打出的口号“自由解放,平等,兄弟情liberty, equality and brotherhood”就已经具有自由解放liberalism理念和民族主义色彩了。
    
    黑格尔总结说,当人们不认可旧的皇朝国家和宗教国家的时候,民族主义开创了新的现代国家形式(即民族国家)。
    
    (扩大阅读)
    Nationalism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 In the 19th century, a wave of romantic nationalism swept the European continent, transforming its countries. Some newly formed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Italy and Romania were formed by uniting various regional states with a common “national identity”. Others, such as Greece, Poland and Bulgaria, were formed by winning their independence.
    
    The French Revolution paved the way for the modern nation-state and also had a big part in the birth of nationalism. Across Europe radical intellectuals, influenced by Napoleon and the Napoleonic Code, promote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 Revolutionary armies carried the slogan of “liberty, equality and brotherhood” and ideas of liberalism and national self-determinism. National awakening also grew out of an intellectual reaction to the Enlightenment that emphasized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veloped a romantic view of cultural self-expression through nationhood. The key exponent of the modern idea of the nation-state was the German G. W. Friedrich Hegel. He argued that a sense of nationality was the cement that held modern societies together in the age when dynastic and religious allegiance was in decline. 
    
    
    第四个里程碑 一战后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九个新民族国家,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匈牙利,和土耳其。民族国家的纷纷成立导致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沙俄帝国也丧失了土地。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924年)支持欧洲的民族主义。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赴巴黎筹建国际联盟以及拟定凡尔赛条约,并尤其关注自战败帝国中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在他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中,他强调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他的态度对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
    (1-4略)5.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6.德国撤出俄国领土。7.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8.德军撤出法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9.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10.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11.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12.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13.恢复波兰之独立性。(14略)
    
    19世纪末,民族主义思潮扩及亚洲。从1857年到1947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在甘地的领导和影响下终于摆脱了英国的统治,最终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第五个里程碑 二战后日本殖民主义的终结
    
    1945年以前,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侵略和殖民对我们的上一代人来说是切肤之痛,对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抗日故事仍然记忆犹新。
    
    1945年日本战败,同时也结束了日本在亚洲的殖民主义。回顾日本殖民时代:韩国被殖民35年(1910年–1945年),台湾被殖民50年(1895年–1945年),满洲国13年(1932年–1945年),汪精卫亲日政权5年(1940年–1945年),蒙疆联合亲日政权9年(1936年–1945年),英属马来亚4年(1941年–1945年),英属婆罗州4年(1941年–1945年),缅甸3年(1942年–1945年),荷属东印度4年(1941年–1945年),菲律宾3年(1942年–1945年)。
    
    日本帝国军事强权在亚洲曾经称霸一时,最终被美军等打败,亚洲各殖民地恢复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第六个里程碑 二战后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浪潮,最戏剧化的就是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独立的一些非洲国家似乎达到了“单一人种,单一语言”的程度。
    
    我们这辈中国人支持过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非洲独立运动。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5年到1960年代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被赶跑了,或者叫撤出去了?有三个原因:1. 二战中欧洲各国受到极大破坏,没有能力对原殖民地保持有效的统治。2. 德意日在二战中对于其他国家的肆意侵略和破坏激发了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对原始人性(人权)的回忆,强调,和认同。这就是民族自决权和选择政府的自由,即不受外来强势民族和军事强权的摆布。二战中,欧洲各国体会到了非洲人被殖民的滋味,也就否认了自己在非洲殖民的正当性。3.非洲殖民地人民趁机举事,最终获得胜利。
     
    (扩大阅读)
    Primarily because Europe was so very weak and exhausted after the war. Even the victorious British were too exhausted and too in debt to expend much to keep their colonies down, and they had to focus what little effort they could make on the colonies of greatest importance (India, primarily). In addition, the war had been fought, on the winning side by those extolling the virtues of liberty, freedom an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fricans (like Asians) now used those same ideals to show the Europeans the hypocrisy of holding people against their will while proclaiming their fight against dictatorship. Lastly, many colonies had been left more or less on their own, or had undergone a change of government during the war, which greatly weakened the grip of the colonizing country when the war came to an end. 
    
    
    第七个里程碑 1980-1990年代欧洲共产国家的破产和分裂
     
    共产国家,特别是前苏联和中共政权,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邪恶帝国形式。所谓“帝国”就是用武力征服周边及远处的土地和人民,使其疆土最大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类社会第一个典型的帝国就是古罗马帝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解放新疆”就是百分之百的帝国武力扩张行为。从古罗马帝国开始,强势帝国对其他地区的入侵就是打着“解放”的口号。因为强势帝国是文明,其他地区是野蛮。文明人入侵野蛮人是为了帮助野蛮人加快进化。(日本侵略者也是这样说的。)
    
    1980到1990年代,当欧洲共产邪恶政权纷纷垮台后,被压迫的民族纷纷独立。前苏联被分解成为15个国家,前南斯拉夫被分解成为7个国家,前捷克斯洛伐克被分解成为两个国家。
    
    前苏联的解体过程对我们中国人有很大指导意义,因为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先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闹独立,闹呀闹,后把苏联给解体了。(这三个国家是现代史上第二次独立)。
    
    中国目前的情况和前苏联解体的过程一样,先是西藏独立和南疆独立闹呀闹,最终把中华帝国给解体了。
    
    
    结束语
    
    全世界的人都同意,民主就是数(同意或不同意的)票数。那么今天的西藏自治区辖内95%是藏族,今天的南疆地区82%是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和汉人的票数是9比1和8比2,这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滚出西藏和南疆的唯一合法依据。首先要承认的是,他们的民族自决权是天赋人权,不是什么人什么政府能够给予的。天赋人权是生而就有的,是不可被剥夺的inalienable natural right。
    
    (注:据2010年统计,全新疆人口是21815815人,其中南疆人口是全新疆的47.96%, 南疆人口约一千万人。这一千万人中,少数民族占81.73%,即820万;而汉族人口占18.27%,即180万。生产建设兵团的人数和民族比例不详。)
    
    民族独立运动像压在石板下面的一棵小树,这个小树永远不死,它顽强生存,它日益强大。只要有一天石板松动了裂开了或小树长大了,它就一定会冲出地面,拔地而起。
    
    我去过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参观过他们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到芬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沙皇俄国的附属国(大公国),那段时期芬兰的国王就是俄国的沙皇。到了1917年12月列宁政府时期,俄共忙着准备对付想要推翻他们的敌对分子(白军),顾不上管芬兰的事,芬兰趁机提出独立,被列宁政府批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块石板压在小树上,当石板出现裂缝的时候,小树就很容易窜出来。
    
    今天中共是四面楚歌,内外交困。对外:南海诸国,日本,印度都是中共的敌人。意识形态方面中共与整个西方世界为敌;对内:政府腐败,环境污染,食物有毒,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中共维稳的经费超过军费,人民业已成为各级政府每天的敌人。集体维权的游行示威活动越演越烈,越来越失序。有头脑的中国人口径一致地拒绝承认中共政权的合法性。中国有钱的人,有能力的人,纷纷外逃。所有的人都预测中国社会将发生大动乱。石板要大裂了。
    
    今天中国这种局面,对于争取独立的西藏人民和南疆人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今天的机会错过了,可能还要等100年。
    
    诚然,从理性主义者rationalist的观点看民族主义nationalism,认为民族主义是非理性的,因为她排斥本民族外的优秀精英和先进思想。这也恰恰回答了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什么汉人从技术,金钱,知识教育方面帮助了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还要杀汉人?在西藏和新疆生活过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排斥汉人的“民族情绪”。什么是“情绪”?非理性也。如果我们仅仅从理性的角度来衡量民族独立运动的正当性,在现实中一定要碰壁。
    
    民族独立问题参合了人性,民族性,宗教,区域,经济,传统,政治,文化,历史等诸多问题,它的复杂性不是汉人中那些无知的唯物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能够懂得的。
    
    好比两口子打架,都动了刀了,最后两败俱伤。问为什么事儿?答没啥大事。这就是非理性, 极端情绪化emotional的例子。如果早知如此,早早就离婚了,也就没有后面打架伤人的事了。这个道理,傻B汉人懂吗?
    
    还有人提出中国要学习美国的民族共融社会,这是傻瓜说的话。不同民族的人到了美国,他们会共同爱上一个人,这个人能够把不同的民族凝聚在一起,这个“人”就是美国的强调人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各个民族都仇恨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一贯迫害人权的中国共产党,大家都希望把中共打翻在地,离他而去。
    
    我们相信,历史上的帝国都破裂了,剩下的这个共产邪恶中华帝国一定会破裂。

http://boxun.com/news/gb/pubvp/2014/06/201406102234.shtml#.U5ft8HJ_v2Y

Share
1425 views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