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rugen jacn

南苏丹或成为中国与西方利益冲突之地

20131221104608447

俄罗斯专家在接受卫星网采访时就南苏丹紧张局势的升级指出,在南苏丹事件背后有可能有一些西方势力在指使,它们企图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7月11日总统基尔与副总统马沙尔各自的支持者再次以新的力量交战,机关基尔命令自己的部队挺火。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将向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增派部队。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记者表示,联合国维和部队需要攻击型直升机和其他无期保护平民。

7月12日他将同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会晤,届时将详细讨论怎样加强维和部队的实力,其人数约1.2万军人和警卫人员。潘基文谴责了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杀害两名中国维和军人和一名平民以及袭击维和部队设施和临时难民营的野蛮行径。他也呼吁维和官兵不要退却,而要保护平民,并强调:任何软弱的表现都南苏丹和全世界发出了“错误信号”。中国在2014年9约向南苏丹派出了维和步兵营。在此之前中国作为联合国“蓝盔”部队向非洲派出的,只有工兵,工程、运输和医疗队。而2014年3月向马里派出维和士兵仅是个例外。他们保证在加奥建设联合国营区的中国工程师的安全。现在中国在南苏丹的维和人员约有800名士兵。

对中国来说向南苏丹派出“蓝盔”部队,不仅有人道和经济意义,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保护中国在南苏丹的巨额投资的问题。中国合法地维护着这个就像现在时而陷入军事冲突或内战的国家的和平。

今天南苏丹出口的石油中,有80%是给中国。这个国家的石油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约5%。中国公司是南苏丹两个大型石油公司Greater Nile Petroleum Operating Company和Dar Petroleum Operating Company的主要股东。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拥有油田开采合资企业40%的股权,它也是长达1600公里输油管道的运营商。这条管道可把南苏丹石油通过邻国苏丹运到红海港口。

非洲研究所专家杰伊奇对南苏丹目前冲突的升级有可能给中国在该国的石油利益造成损失并不怀疑。杰伊奇说:“当然有可能,因为当宣布独立后苏丹和南苏丹之间爆发冲突时——当时已是在所难免,也导致了石油开采量的减少,以及石油出口量的降低。安哥拉向中国出口石油的竞争对手尼日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当前的冲突无疑有可能影响到石油的开采及其出口。”中国起初并不支持苏丹一分为二,在南北激烈交战之时,并支持喀土穆。后来则支持南苏丹,第一个同其建立了外交关系。当苏丹和南苏丹打得火热之时,中国则努力让其形势正称呼啊,因为给自己的能源利益带来了现实的威胁。

2013年12月朱巴武装骚乱发生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被迫从南苏丹疏散了97名工作人员。对中国来说,南苏丹眼看着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利比亚”。在卡扎菲被推翻后,近4万名中国工人和专家被疏散。中国在利比亚损失大约200亿美元的油田和基础设施投资。

正是由于中方的努力,冲突双方才能停止冲突,同意分享石油开采、运输和出口的收入。

杰伊奇明确指出,南苏丹有反对扩大同中国合作的人,他们的影响力在增长。不过这位俄罗斯专家没有指出,反对中国的量能对当前冲突的双方产生怎样的影响。

南苏丹蕴藏丰富的铁、铜、铬、锌、钨、云母、金、银、金刚石等矿藏。它还拥有大量稀有植物物种。更不用说它的主要财富——石油,其储量在非洲位居第三。这也总让南苏丹成了地缘政治利益对抗的中心。政治学家叶夫谢耶夫就此指出:“在南苏丹事件背后有可能有一些西方势力在指使,它们企图削弱中国在整个非洲的影响力。美国及其盟友客观上反对中国在非洲地位的提升。所以可以推测,美国情报部门可能促成了形势的激化。美国未必与此有直接关系。美国人不会直接出头露面,他们能通过英国人,或者还有谁。他们这样做有可能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现在可以看到美中在阿富汗的利益不相吻合:美国向保留自己的存在,而中国则有非常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和中国在拉美的利益也不相符。如果有美国情报部门在南苏丹事件背后捣鬼,那么我想,中国会在其他地方做出回应。”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高飞在回答南苏丹局势恶化的背后原因时指出:“南苏丹冲突升级主要是由国内部族的矛盾引起的。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自从宣布独立之后,该国最初需要理顺与外部的一些关系,和苏丹存在主要矛盾和冲突。在此之后,国家治理、国内制度建设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就成为这个新的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很显然,南苏丹从独立到现在,国内的制度建设、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所以我想,南苏丹目前爆发冲突既有经济原因,但更多的是政治和部族矛盾因素,也就是传统因素和现实因素交叉在一起,发生这样的冲突并不是偶然的。”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陆慷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中方希望南苏丹冲突双方能够真正落实停火止暴,能够持续维持停火止暴的局面,认真落实和平协议,尽快恢复南苏丹和平与稳定。

http://sputniknews.cn/opinion/20160712/1020073059.html

Share
2061 views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