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Minute
上周,全球金融市场很不平静,但除非你是石油贸易商、中国官僚,或者对冲基金经理,否则它和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现在对所有人而言,形势都变得可怕了起来。
上证指数周一大跌8.5%,跌势蔓延到了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美国股市周一走出震荡行情,收盘时,涵盖行业广泛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3.9%,而此前亚洲和欧洲股市出现了更大的跌幅。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下滑,寻求避险的资金纷纷涌向美国国债。
有趣的是,要想指出人们现在对于利率、欧美企业利润,或是经济增长的展望,与一周之前有什么不同,似乎并没有简单明确的说法。一周前的标普500指数,比现在高出10%。
这个故事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它从上海街头——炒股近年来已成为那里中产阶级的一种休闲活动——延伸到中东和中美洲的油田,再到华盛顿大权在握的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下面就是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中国是这一轮全球性波动最直接的触发者。周一,中国股市大幅下跌,这其实是今年夏天已经成型的一个下跌通道的延续,只是因为有政府干预,跌势会时不时地暂停。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而上证指数自6月12日以来已经下跌了38%,这确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毫无疑问,这个巨大的经济体在转变增长模式,从过去二三十年里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繁荣,走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模式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用中国的问题来解释全球各地的市场动荡,理由并不很充分,因为还存在以下事实:中国股市在过去一年中急剧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中产阶级开始投资股市。即使在今年夏天的暴跌之后,上证指数今年的跌幅还不到1%,较去年同期仍高出43%。
为什么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应该比之前六个月的飙升引发更大的全球波动?这背后的故事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中国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托市措施,试图遏制抛售现象,结果收效甚微,这可能显示了即便是强大的中国政府,有时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换句话说,孤立地看,中国股市的大跌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我们可以从这件事看出,中国领导人很可能无力引领该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更加可怕的问题。
在证明这个故事“不仅关乎中国”的过程中,其他遭受重挫的新兴市场——从马来西亚一直到墨西哥——也提供了一些关键的证据。这些国家的货币、股票、债券价格在过去一周大幅下跌。其中一些情况,很可能反映了它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但另外一些则反映更大的局势。
可以把这一现象称作“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的3.0版本。
第一次“削减恐慌”发生在2013年6月,这个可爱的说法是指,全球金融市场发现美联储真的要逐渐削减(taper)量化宽松的规模——简单地说,就是美联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其注入金融体系的资金——之后,全球市场集体陷入了癫狂状态。第二次“削减恐慌”发生在2014年10月,当时美联储打算在2015年加息的意图,变得更为明朗。
实际上,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促使全球投资者寻找收益率更高的证券。他们在很多增长更快的新兴市场找到了这样的证券。从2010年到2013年,资金不断涌入这些国家,寻求更高的回报,于是推高了资产价格。
但随着廉价美元时代即将结束,那些热钱就撤离了,导致利率出现了急剧飙升,使那些新兴经济体受损。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申铉松(Hyun Sung Shin)更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
金融市场的重挫对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有尤其巨大的影响,其中石油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
石油价格已经从6月底的每桶60美元左右,跌至周一的不到40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美国和欧洲的能源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但由于存在复杂的反馈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于新兴市场更大范围的恐慌,可能既是一个原因,又是一个结果。
去年下半年石油价格开始暴跌时,人们普遍预期油价下跌会导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停止,有助于维持市场的平衡。但美国的产油企业持续生产,尽管价格下跌,仍在持续供应。
其中一个反馈环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减速降低了需求。供应充足但需求疲软会导致价格下跌,这种情况反过来会导致俄罗斯、中东和拉美的能源生产国经济形势愈发疲软。
在所有这一切的背景下,美联储即将做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美联储官员已经满怀信心地表示,美国国内经济已步入正轨,而且过去七年一直让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现在是时候提高利率了。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16日和17日召开的政策会议上,做出这个决定。
美联储官员表示,决心以美国的经济状况为基础,来确定最合适的利率,而不会对市场波动做出过度的反应。最近这一轮波动,将会考验他们的决心。
期货市场越来越相信,如果最近全球金融市场的压力真的损害到了美国经济,美联储也会推迟对这种损害的评估。周一当天,期货市场认定9月加息的几率是24%。而就在一周前,这个可能性还是48%。
周一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将低利率维持更长时间的可能性提高了,美元贬值了1.6%(按美元指数衡量)。
评论人士一直指责美联储,对最近金融市场的动向反应过度,这种抱怨让美联储官员大为恼火。他们称自己是根据实体经济的指标,如通货膨胀和就业数据来制定决策的。如果市场动荡一直持续到下次会议,但经济数据依然像最近的数据一样健康,他们便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当然,美联储的任务是根据将来的经济走向,而不是过去的经济形势来制定政策。如果市场持续下挫,可能会危及美国的增长前景。但另一方面,保护投资者免受市场下行风险的冲击,并不是美联储的职责。
如果说过去几天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那就是,不管作为美国央行的美联储有什么行动,全球市场都会做出很大反应。
翻译:土土、陈婷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50825/c25up-mar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