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Minute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周一举行了他们各自上台以来的首次会谈,这也是双边关系恶化以来的首次峰会。日本和欧美专家分析说,崛起的中国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安全挑战。
两年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一直因为钓鱼岛(尖阁列岛)争议、地区竞争和日本的战争历史而激烈争执。
两国外交官经过数月努力促成这次会见,显示中日愿意将领土争端放在一边,先进行低层会谈,还有高层的经济讨论。
安倍和习近平还同意开始就海洋危机管理展开协商,防止巡逻船只和飞机在东海有争议岛屿附近近距离跟随,以及防止武力威胁对方。中日如果发生冲突,势必卷入美国。
不过按照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小谷哲男(Tetsuo Kotani)的分析,危机管控并非中国的重点,因为中国一直以来是利用危机来推进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目前中国同美国的海上安全协商比中日间的更有效。中美在1998年签署了“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但美国方面一直抱怨说,他们试图同中国方面接触的时候,中方“不接电话”。
但数年来在中国周边海域中美间频繁发生飞机,舰船的海空对峙、甚至碰撞之后,为防止擦枪走火,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开始变得更有效。
2012年中日钓鱼岛问题激化后,双方防卫部门协商“海上联络机制”的努力中断。这次安倍在北京会见习近平就恢复协商达成了协议。小谷哲男认为此举可能会引发中国空军的不满。
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亚太安全局势讨论会上,小谷哲男将中日钓鱼岛争端恶化和东海紧张局势归咎于中国。中国指责日本在2012年对钓鱼岛“国有化”改变了钓鱼岛地位。但是中国的渔政船自2008年12月起就开始进入钓鱼岛水域。
根据他的分析,中国立场改变背后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受到强硬派的压力并对强硬派退让。
接着在2010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中方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2013年中国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进一步加剧了中日在东海的紧张局势。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关系专家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认为虽然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表现出的特点是令人难以捉摸,但从长期策略发展看,在习近平阶段中国的对外战略表现出比胡温时期更大的一致性,无论在东海和南海对待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策略,还是对俄罗斯的政策都是如此。
克里斯•休斯解释说,中共自其成立起就一直是个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组织。
面对中国崛起和在亚太影响力扩大,美国及其在亚太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感到了安全方面的挑战。小国面对选边站队的压力,希望加强地区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增强地区互信。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教授菊池努(Kikuchi Tsutomu)认为,亚太目前面临的安全调整是,只要最低限度的互信,缺乏完全信任,否则就不需要谋求建立合作机制了。所谓最低限度的信任,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冷战期间美苏间在军控谈判过程中的那种信任。
他认为日本一直向中国建议在钓鱼岛问题上建立对话机制,但中国一直拒绝谈判,在此问题上中日连最低限的信任也没有。
菊池努认为中国崛起正改变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因此日本对海空安全感到不安。日本的对策就是在促进多边合作的同时,强调主要的双边合作,即日美同盟关系。
他认为亚太国家面对中国崛起,既要重视多边合作,也要发展双边关系,避免多度依赖单一的机制/机构,以分散风险。
(编写/责编:横路)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11/141110_analysis_asia_security_challe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