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Minute
(驳梅新育的”国新办新疆反恐白皮书与《十二木卡姆》言论)
作者: Dr.Ferhat Kurban Tanrıdağlı.
法尔哈提 库尔班 天日达阁黎 (博士)
梅新育先生在赞颂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的同时谈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并对其提出了非常无知的陈述。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把”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 和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扯在一起谈论是别有用心的。因为 “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是当前的政治概念,是中共为了掩盖对维吾尔族人民所进行的”种族灭绝`罪行而用心编制出来的时尚说法, 是精心掩饰。
而”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的民间古典音乐, 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遗产。
从这角度来看梅新育先生把两者相提并论的目的是要配合中共对维吾尔人还要进行”文化灭绝”的企图。
现在我可以用文献记载为依据来驳斥梅新育先生完全靠个人情绪而毫无科学依据的无知的诡辩:
1: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认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
维吾尔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11世纪的维吾尔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所编写的”突厥语大辞典” 所记载,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前323年) 征服波斯再到当时的维吾尔汗国时, 被这里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及音乐舞蹈所打动,没有作战反而很友好的生活了 一段时间。他把维吾尔乐器和音乐舞蹈带回古希腊(详息请参阅: 突厥语大辞典, 疏国记)。
国际艺术学界公认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音乐舞蹈和维吾尔音乐舞蹈具有类似之处是由此而来。
维吾尔音乐舞蹈早在公元前也开始影响中国音乐。
汉朝间谍张骞(公元前138年)被匈奴当俘虏, 并在匈奴部落间生活多年,了解和学习了西域 文化和音乐(详息请参阅: 张骞出使西域_百度百科)。这也是汉人初次接触维吾尔音乐。
当他第二次被派遣至西域时,把二胡, 琵琶(五玄胡琴),洋琴, 唢呐等多种维吾尔乐器和音乐带回了长安。
(详息请参阅: 辞海,上海词典出版社、1989、第234等页)。
公元六世纪时维吾尔大型套乐”chong kuy” 以”大曲”为名在长安的宫廷里很是流行甚至流传到了日本 。( 详息请参阅: Hayashi Kenzo 林兼三, “隋唐燕楽调研究” , 商务印书管, 1933,上海)
汉语里”唐诗, 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便是由此而来。
汉语里的”曲”一词是维吾尔语”kuy/köy(音乐)的音译, 是维吾尔语借词.
(“曲”在古汉语的发音是 kiok)。
汉语里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之说法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详息请参阅: On the efects of Uygur Turkish music to Chinese music, internatıonal journal Of Uyghur study, 2018 年、第 11, 期第 31 – 35页 )
维吾尔大曲(chong kuy)就是木卡姆的前身。
十世纪中旬随着维吾尔喀喇汗的伊斯兰化,维吾尔语里也开始出现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
维吾尔大曲取名为 “muqam- 木卡姆” 是由此而来。与此同时木卡姆的歌词也经历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更新并进入了所谓的 “察合台语”阶段。
把中世纪维吾尔文学语言称为” 察合台语”的原因当时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汗的统治时期。
” 察合台语”指的是时期而不是当时语言的性质。当今突厥语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
“察合台维吾尔语”。(详息请参阅: 论察合台语, 喀什维吾尔出版社,1986)。
也就是说木卡姆的语言其实就是中世纪维吾尔语。
到了叶尔羌汗国时期( 1514-1678)是维吾尔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代。
(详息请参阅:素丹·赛义德汗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 item ›)。
苏丹阿布杜拉使德汗(Sultan Abdureshithan)国王的王妃阿曼尼莎汗(Amannisa Han)
和她的师傅赫德尔汗叶尔恳迪(Hıdırhan Yarkendi)在宫廷里整理维吾尔音乐并培养学生,奠定了”十二木卡姆”的基础。
当时在首都叶尔羌(今沙车)就有从伊斯坦布尔, 伊拉克, 伊朗, 叙利亚, 印度等地前来学维吾尔音乐和木卡姆的各国学生。(详息请参阅:”拉使德史”,”音乐大师传- Tewarih-i Musiqiyyun” ,中央民族出版社,1986, 北京).
上述历史依据充分可以说明在”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不少篇目的名称为什么是波斯语借词 和阿拉伯语借词的缘由。当时维吾尔音乐已超出本国范围不仅流行于整个突厥斯坦 甚至流传到了波斯语言范围和阿拉伯所在内的奥斯曼帝国。所以我们的祖先在命名时考虑到了维吾尔音乐的影响范围。这就是在印度,伊朗, 中东, 乌玆別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突厥各国和今天的土耳其有些乐器和木卡姆名称和维吾尔语通用的原因。
如果梅新育先生还是想不开,还是固执己见地坚持 ” 十二木卡姆虽然确曾在维族社会流传多年,但究竟是不是维族创作的文化遗产”, ” 十二木卡姆歌词原文绝大多数是察合台语,并非维语” 等怀疑态度和诡辩的话 ,我们不妨和梅先生共同谈一下”京剧”。
“京剧: Bei jing opera. 它的歌词语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
北京话是什么意思呢?
北京话的英文是 mandarin,是”满大人”的音译。北京话就是”满族大人讲的话”的意思。
(详息请参阅:https://zhidao.baidu.com › question)
应该说北京话又称为”满大人/ mandaren”指的是这个语言的所属时代。
但是根据梅新育先生的语言学理论概念既然北京话是”满族大人的话”,而”京剧”的语言也是北京话。
这样一来按照梅新育先生的逻辑 “京剧”是满族文化遗产, 跟汉族和汉族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了。
2.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经历千年发展并完整流传至今完全事依靠其自身的潜在活力。
17世纪末开始在东突厥斯坦由于大小和卓为首的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间的内战先导致准噶尔入侵,后导致清朝入侵东突厥斯坦。
200 多年来虽然东突厥斯坦形式一直是动荡状态,但维吾尔文化和十二木卡姆以口述的形式顽强的生存下来流传到今天。
20世纪50年代初维吾尔学者赛福鼎·艾则孜想利用当时的权力和所掌握的条件想把十二木卡姆这套乐曲重新录制保存。
他自己在北京工作、考虑到监督和跟进工作的方便才选择了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汉族音乐学者万桐书先生承担这份任务。
具体经过我就不再重复, 想强调一点:汉族音乐学者万桐书先生是对维吾尔音乐艺术有过研究,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更新,录制,写谱等方面有过不可轻视的贡献。
但这只能说明一位学者尽了责任, 再何况这是他的工作,是领国家的工资做工的。他是工作组里的一员。
这根本就不能说明《十二木卡姆》得以逃脱失传厄运 是全靠汉族音乐家的功劳。
如果没有维吾尔人辉煌的历史、没有十二木卡姆自身的活力,没有那些优秀的维吾尔民间艺术家们,没有像赛福鼎·艾则孜等有责任感的维吾尔学 者们的话汉族音乐学家万桐书先生也不会有幸发挥其作用的机会。
如果梅新育先生还是不顾事实企图灌输维吾尔文化离不开汉族的诡辩、 舍不得他这位”武汉同乡”的话, 我就以翦伯赞先生的例子来安慰梅新育先生吧: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 名象时,字伯赞,以字行,
维吾尔族,曾任北京大学副 校长。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
( 详息请参阅:翦伯赞_百度百科)
按照梅新育先生的逻辑观点来看, 既然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是一位维吾尔族人, 那么中国历史和当今中国所有的社会价值都是我们维吾尔人创造的。
趁此机会我想呼吁全世界有正义感和主持公道的汉族学者和人民千万不要配合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罪行、盲目的去颠倒或编造历史。以免成为中共的”反人类罪” 犯罪同伙。
作者: Dr.Ferhat Kurban Tanrıdağlı.
法尔哈提 库尔班 天日达阁黎 (博士)
突厥学(Turkolojı) 博士
sinoturknews.org. 总编辑。
维吾尔学院/Uyghur Academy(土耳其)秘书长
(诡辩原文请参阅读:
https://m.weibo.cn/status/43512404172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