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rugen jacn

透视中国:国家公祭和中国梦的宣言

141216152311_j_624x351_epa

近日,中国首次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反射出他构建的“中国梦”的思路。

习近平在讲话开头就强调这一公祭活动不仅是“…….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也是“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他强调说,公祭的目的是“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这场公祭活动成为中国政府的一次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宣誓,受到国际普遍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表示,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活动体现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以铭记历史屈辱、增强民族凝聚展望未来的“中国梦”构思,也希望为中日关系发展定调。

回顾战争历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日军随后对战俘和当地平民男女老少展开长达6周的杀戮、奸淫、纵火、抢劫等种种暴行。据二战结束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调查判决,遇难人数约为20万人至30万人。

当年在日军严密的新闻封锁下,中国之外的多数民众对这一暴行所知甚少,后来,留在南京的少数西方人士的笔记和影像资料,以及西方媒体突破日军封锁的少数报道为后人了解当时暴行提供了概况和证据。

在上世纪30、40年代日军侵略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的伤痛的记忆。侵华日军仅37年一年就曾在苏、杭、无锡等江苏多地进行的屠杀事件,当时受到的媒体关注报道就很有限,今日留下的影像资料更少,更不为世界了解。而侵华日军在中国很多地方都针对平民制造过屠杀和惨案,南京大屠杀则是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反人道暴行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黄靖指出,作为对日本首相安倍等一批政客近年高调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牌位靖国神社的回应,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并将其制度化,也是继中日官方近期达成中日关系四项原则后,向日本政客表明中国对这段二战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中日战争中日本是侵略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道灾难。

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语焉不详。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4万等几种争议,甚至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而“否认派”的观点还得到一些日本政商人物的支持。这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的华人世界引发了强烈的反感。

重视历史,展望未来

不论准确的人数到底是几十万,否认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大屠杀的事实如同否认当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一样。

因为中国国内的种种政治原因,对历史的客观研究长期未受重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也长期未能展开。曾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法学家和前政治人物梅汝璈曾撰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一文,也在中国文革期间被指责为煽动“民族仇恨”和“鼓吹战争报复”,受到批判。

梅汝璈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从中日关系的角度看,后来发生包括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争议,可谓忽略尊重保护历史的恶果被梅汝璈不幸言中。日本80年代初发生篡改教科书的事件,这才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并就此开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有系统性的历史研究。

黄靖说,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仇罪不仇人”的态度,也为中日两国“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关系发展方向定调。

在这次的中国国家公祭日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和平和中日人民应该世代友好的表态,都成为各国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一个重点。

(责编:横路)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indepth/2014/12/141217_focusonchina_nationalmemorialday

Share
1025 views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