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rugen jacn
12 十二月 2014

视点:新常态 — 告别经济高速增长

141211212359_xi_jinping_624x351_getty_nocredit

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并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如何解读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呢?

《南华早报》高级编辑黄忠清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指出,这是习近平政府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新的总结。 经过三十年以出口加工为导向的制造业以及后来以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这两个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顶端,再也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了。

他说,“那么就转到了另外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就不可能再达到两位数的高速度,另外这种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创造品牌,以内销为导向的,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以及企业转型,所以这不能够高增长。那么现在提出这种战略性的新常态,实际上就是接受这种告别了三十多年代的两位数增长的一种新发展模式。”

经济转型困难

习近平一年五提“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另外,在今年7月,11月,12月5日和12月9日又多次提及。“新常态”九大特征中被提及方面似乎都是中国经济转型中争论比较多的。那么阐述新常态有多重要呢?

黄忠清表示,这个新常态只是一个对这种现状的解释,即使不说是新常态,它也是新常态了。 以前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持续了,但关键是新政府如何实现经济转型。这个经济转型对中国来说很困难,因为是从根本上从制度上的一个改革,国家投资的模式不行了,又把创造力放在民间,原来那些特权利益和国企垄断的增长模式已经没有了。

路透社分析说,引领中国平稳应对“新常态”或许是本届政府未来执政主旋律。

文章还引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这表明对新常态的认识已经获得最高决策层的集体认可。对新常态的认识也意味着本届政府未来执政的主要思路都会围绕新常态进行,类似以往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等。

有媒体称,随着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习近平新常态的讨论热度加深,成为分析经济的热门新词,而且在取代之前的“李克强经济学”。

黄忠清认为,这不存在取代的问题,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李克强经济学也是这个思路,基本上的动力是要改革。

政治改革需要同步

那么中国对这种经济转型准备好了吗?

黄忠清指出,事实这个转型的根本还没有准备好。 这实际上是对习李政府未来十年的挑战。如果做得好,他们成功了,如果做不好,那么可能中国一败涂地。因为前三十年,只发展,没改革,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没改革,一系列滞后的问题现在全部都暴露出来,比如环境污染,工业安全,食品安全等,这个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表示,“习李上台两年来,每一次的政策,我们都可以看出是向着改革的方向在努力的,但是能不能实现,并不是那么容易。事实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政治改革的苗头。”

黄忠清指出,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改革和法制改革,但是四中全会上的法制改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改革, 没有政治改革,要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是不可能的,没有真正的司法独立,经济转型也是不可能的。经济转型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过去三十年是国家垄断的经济环境,所以现在中国还没有准备好,除非五中全会进行政治改革。

他说,“有了经济改革、法制改革,政治改革一定要同步 ,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常态的发展条件。 不可能两位数字,但是如果在未来20年可以保持百分之五、六、七,那么中国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了。但是这个挑战一定要跟政治改革同步。”

(撰稿:林杉 / 责编:董乐)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12_newnormal_huang

Share
1873 views
#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