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rugen jacn

中国国防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人员遇袭1死6伤

151202074552_the_first_china_infantry_in_south_sudan_512x288_ap_nocredit

中国国防部星期一(7月11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说,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遇袭,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死6伤。

联合国安理会正就南苏丹暴力冲突召开紧急会议,呼吁各方停止近日的冲突,并防止暴力扩散。

中国国防部在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说,当地时间7月10日18时39分,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突然遭到一发炮弹袭击,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

声明说,这辆装甲车是在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总部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遭到突然袭击的。

中国国防部说:“中国军队对上述袭击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牺牲人员深感悲痛并深表哀悼,对受伤人员及伤亡人员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声明还说,中国军队已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抢救伤员,并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联合国官员证实,1名中国维和部队人员死亡,多名中国及卢旺达维和人员在事件中受伤。

美国国务院在当地时间周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南苏丹首都朱巴近日发生的暴力冲突。

南苏丹警察和部队士兵Image copyrightREUTERS
Image caption在南苏丹庆祝独立五周年之际,冲突再起令人担心当地局势不稳(图为南苏丹警察和政府军士兵)。

国务院发言人科比表示,华盛顿已下令从美国驻朱巴大使馆撤走非紧急人员。

联合国谴责

安理会发表一致通过的声明说,联合国安理会“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在南苏丹首都不断升级的暴力冲突,并对联合国驻南苏丹机构所在地和保护平民场地遭到攻击表示“震惊与愤慨”。

安理会对在袭击中遇难或受伤的中国和卢旺达维和人员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声明还呼吁,作为对近日爆发冲突的回应,应当在当地额外部署维和部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南苏丹总统基尔和第一副总统马查尔“采取果断措施”,尽最大努力控制其部队,紧急结束战斗,预防暴力扩散,并真正致力于全面和立即落实和平协议,包括永久停火和从朱巴撤出军队。

潘基文发表声明说,“尽管南苏丹领导人作出了承诺,但战斗重新开始,我对此深感失望”。

自上周五以来,忠于基尔总统的政府军与支持第一副总统马查尔的队伍发生交火,逾百人丧生。南苏丹卫生部说,近日的交战导致33名平民丧生。

支持第一副总统马查尔的部队说,政府军士兵攻击了他们位于首都朱巴的阵地。

马查尔的发言人周日对BBC表示,南苏丹“已经重新回到战争状态”。不过,南苏丹新闻部长米歇尔·马库埃·鲁斯形容说,南苏丹重陷战火的报道“并非诚实”。

第一副总统马查尔(左)和基尔总统(右)当天在总统官邸举行了会晤。Image copyrightAFP
Image caption第一副总统马查尔(左)和基尔总统(右)当天在总统官邸举行了会晤。

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表示,目前已有数百人在特派团营地寻求避难所。

南苏丹冲突再起令人担心当地局势不稳,各方在2015年达成的和平协议未能阻止冲突的发生。

7月8日当天,忠于基尔总统的政府军与支持第一副总统马查尔的保安队伍发生交火,至少有150人在冲突中死亡。

双方发生交火前,基尔总统和第一副总统马查尔当天在总统官邸举行了会晤,并发表声明呼吁双方冷静。

7月9日相对平静,但7月10日再起冲突。当天在忠于马查尔部队的一个军营附近发生激烈交火。

南苏丹冲突再起令人担心当地局势不稳,各方在2015年达成的和平协议未能阻止冲突的发生。
Image caption南苏丹冲突再起令人担心当地局势不稳,各方在2015年达成的和平协议未能阻止冲突的发生。
Image copyrightGETTY

南苏丹内战

2011年7月– 在经历长达20多年游击战之后,南苏丹宣布独立。多年战乱导致至少150万南苏丹人丧生,逾400万人流离失所。

2013年12月– 南苏丹总统基尔解散内阁,并指控第一副总统马查尔策划政变,南苏丹内战爆发。这场战乱主要在基尔领导的南苏丹最大族群丁卡,与以马查尔为代表的族群努尔之间的战斗。

内战导致南苏丹约220万人流离失所。饥荒亦威胁着数以万计的居民生命。据报数万人在内战中丧生,马查尔逃亡国外。

2015年8月 – 在联合国威胁对南苏丹进行制裁后,基尔总统与叛军签署和平协议。

2016年4月 – 马查尔返回南苏丹,继续在基尔总统领导的民族团结新政府中担任第一副总统。基尔总统当时表示,此举标志着“内战结束,和平与稳定重返南苏丹”。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7/160711_un_south_sudan_violence

Share
1170 views
#

Write a comment